前幾天接到一通里長打來的電話,開頭里長說道:『明天佛光山佛祖要出繞境,祈求地方的平安!』接著她繼續說道:『因為你們路口附近常常發生車禍,所以你們最好準備素果拜一下!』

 

    聽到里長如此說道,我心中想著,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為地方祈求平安是份所當為;但是,里長所表達的方式,卻好像是上對下的一種命令方式,同時與意之中似乎是路口的車禍與種籽有莫大的關連!

 

    其實,我非常可以理解里長他所要表達的意思無視希望藉著這一個民間傳統信仰的禮拜方式讓地方獲得平安,我們也非常樂意配合,但是如果他換一個適當的方式表達予人的感覺就或大不相同:『因為我們這附近的巷道比較寬敞,來往的車輛因此開的比較快,因此常常會發生事故;明天佛光山講堂要舉辦佛祖繞境乞求平安的活動,希望我們的里民們可以一同參與,共同祈求平安。』如此,我們會更有生命共同體的感覺,希望整個里都能彼此互相的照顧與提攜。

 

    其實,孩子在某些行為也有類似的『因果』思考模式,甚至成人不經意之下也會讓孩子產生這種誤解,比如說:當兩三歲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爸爸媽媽或許會說:『ㄞˋ,都是樹害你的!不要哭了喔!』接著孩子就會用手打一下樹出氣,然後很快的停止哭泣!這種情形之下,往往讓孩子產生『雖然這是我的不小心,但是我可以做情緒的轉移,所以可以將過錯怪到其他人、事、物上面。因此,往往我們就會失去自我反省和分析事情發生因果的機會。

 

    往往我們在孩子的動作行為發展上,比較會注意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協助,以免妨害到孩子的發展以及獨立性,但是在語言上和對孩子處理事情的態度上,卻比較容易忽略到語言的運用。有的家長或許會過於獨裁或威權式的命令孩子,結果孩子變的畏首畏尾必須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同時缺乏自動自發的精神和創造力;也有的家長會過渡寵愛呵護孩子,每一件事情都為孩子最『最佳的考量』,為孩子準備好所有的一切,這同樣讓孩子產生過渡的依賴,或視寵而嬌的心態。

 

    這種態度常常在於我們與孩子互動過程中沒有確立好比較明確的界線以及是非觀念,因此讓孩子不斷的試探我們的尺度與底線。其實,孩子是非常聰明的,當我們使用的語言可以比較『公私分明』,而且語氣非常的堅定,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愛,相新我們在和孩子互動時必定會減少許多的煩惱。

 

    改變自己,從今天開始,或許短期之內我們看不到成果,但向信長此以往,您必定會感受到孩子的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種籽幼兒園 的頭像
    種籽幼兒園

    員林種籽蒙特梭利幼兒園的部落格

    種籽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